建築

特色

中國著名建築


特色
中國古代建築跟其他文化範疇一樣,經過長期的發展,建立自己的傳統特色。這些特色往往與中國人的思想和民族性琣X,從而建立起一套與西方不同的建築美學。

中國建築講求協調諧和,尤其是與自然環境的諧協。自古以來,「物我一體,崇尚自然」不能離開中國傳統特色。儒家「天人合一」的思想,還是道家「天地與我並生,而萬物與我為一」的哲學,都是把人和天地萬物緊密聯繫在一起,這一特點可從園林建築得到印證。於中國人的眼中,園林的作用是向人們提供親臨自然、享受自然的地方。在師法自然的原則下,歷代造園者在設計園林的時候,都會表現自然意趣為目標,排斥規則、對稱,盡力避免人工造作,保留和利用固有的自然環境,因地制宜。

以中國宮殿建築為例,僅採用橫向的發展,以寬廣的建築群,來表現皇權的威嚴,絕不會利用縱向的發展,將宮殿建得高聳入雲,直指天空。可見中國人注重與自然融合,達到天人合一的境界,而不是要征服自然,與天比高。

又以中國屋頂為例,它的形式大多為簡單的兩面坡,包括臺灣在內的中國南方地區,民房在屋脊上增加了陶瓷的裝飾,顯得格外生動。而中國建築中最受外國朋友讚賞的屋頂曲線,確實代表了中國文化的精神。中國建築的外形原本是很簡單而直率的,但是屋頂的脊線與簷線略加彎曲,在簡單中就透出優雅,在直率中透出生動。有人認為建築的曲線與中國書法有關,實際上漢代以來的繪畫與裝飾紋樣,都採用生動流暢的曲線;「氣韻生動」就是中國藝術的最高原則。


此外,中國建築之美在於使人感到精神安定,可親可遊。例如簷下的迴廊,供人休息安息:窗欞能通內外,亦富安感;涼亭匯聚四方風景,盡得自然情趣。而院落大門、牆面、地面、樑、柱、柱礎等部分,大都採用不同的藝術處理手法,進行彩繪和雕飾。因此,在住的基本功能以外,更追求觀賞的藝術價值。

中國的民居建築多以庭院或廳堂為核心,住宅則圍繞茈早怞荈}展佈置。尤其廳堂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部分,它是整個家庭的核心空間,無論是祭祀祖先、婚喪禮儀或教育後輩等重要活動,都在此進行。住宅的平面佈局主次分明,分區明確,充分表現了尊卑長幼有序、男女有別、內外分明的倫理觀念。每一房人在各自的住宅內是一個獨立的個體,但數房人實際上是共同以庭院為中心,成一整體。這種家族群居的居住習慣和建築特點,正與中國傳統社會的數代同堂觀念有關。


中國著名建築
四合院
四合院始於十二世紀,建造原因是因應封建社會宗法制度的要求。因此,四合院是一個中國封建社會宗法觀念和家族制度居住方面的產物。

四合院一般由正房、廂房、內院和外院圍成直角四邊形組成。中間還設有庭院。此外內塈颿埵陸j廊、影壁、跨院,種有樹木。

一般來說,長輩所住的是正院,晚輩所住的是廂房,婦女便住內院,至於客人便住外院。這樣的住法,符合中國傳統生活之要求。

影壁(見圖一)、屋檐、園林、垂花門既是四合院的其中幾個部分,又是四合院的藝術特色。
圖一,四合院的影壁 圖二,四合院的內院

圖三,四合院的垂花門

天壇
天壇位於北京成南端,它的東西長1700米,南北寬1600米,總面績為273平方米,為紫禁城的四倍。而天壇分圜丘和祈谷兩壇,圍牆分內外兩層。

圖四,天壇的祈年殿

天壇殿內的藍色玻璃天花,象徵荂u天」,突顯中國文化「天人合一」的特點,而壇內的環境營造嚴肅的意境。另外,天壇的色彩運用表現了神聖和崇高意境。

圖五,天壇的龍風石雕

紫禁城
紫禁城位於北京城中央。它建於公元1407年,其宮殿佔地面積為72萬平方米,建築面積有16萬平方米,而內庭中主要的宮殿有乾清宮、寧壽宮、長春宮、儲秀宮、坤寧宮、養心殿、文淵閣等。

圖六,紫禁城的保和殿

紫禁城擁有獨特的藝術特色:首先,紫禁城的宮殿內的裝修注重本身氣氛,其次,宮殿的外形設計營造嚴肅意境。另外,紫禁城內的花園突出皇室花園的特點,而這樣的設計更能配合皇宮應有的環境。此外,紫禁城的色彩設計普遍使用對比手法,造成了極其鮮明和富麗堂皇的總体色彩效果。而宮殿內的匾額融書法、雕刻、文學藝術於一體。

圖七,紫禁城的太和門

萬里長城
中國的萬里長城是人類文明史上最偉大的建築工程,它始建於2000多年前的春秋戰國時期,秦朝統一中國之後建成萬里長城。漢、明兩代又曾大規模修築。

 

圖八,萬里長城的霧景

現今的萬里長城是宇航員登陸月球時可以放眼望見的地球上建築物,它始建於戰國時代,後經歷代王朝陸續修築,現存的長城為明朝所修。由渤海之山海關伸展到甘肅省之嘉峪關,全長約6700公里。長城平均高度為7.8米,平均底部闊6.5米,而頂部為5.8米。它每隔三十至一百米便設一座長方形石台作為瞭望之用。


圖九,萬里長城的長方石台

欣賞其它藝術